检测信息(部分)
该类产品主要指什么材料?
主要包含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金属合金及其他功能材料在温度变化环境下的性能响应材料。
检测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
应用于航空航天热防护系统、电子设备散热结构、新能源电池组件、建筑保温材料及特种工业装备的耐温性验证。
检测周期通常需要多久?
常规测试5-7个工作日完成,复杂工况或极端温度测试需10-15工作日,提供加急优先通道服务。
检测遵循什么标准体系?
依据ISO 11357、ASTM E1461、GB/T 19466等国际/国家热分析标准,同时支持定制企业专属测试方案。
样品规格有何要求?
常规要求提供10×10mm以上平整试样,高温测试需额外提供材质成分报告,特殊形态样品可协商处理。
检测项目(部分)
- 玻璃化转变温度:材料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临界温度点
- 热膨胀系数:单位温度变化引起的材料尺寸变化率
- 热分解温度:材料开始发生化学分解的最低温度
- 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升高1℃所需热量
- 熔融焓:晶体物质相变过程吸收的热能量值
- 热传导率:材料内部热能传递效率的量化指标
- 氧化诱导期:材料在氧化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时间阈值
- 线性收缩率:冷却过程中材料长度收缩百分比
- 热失重率:程序升温条件下的质量损失速率
- 维卡软化点:标准负荷下材料变形达规定值的温度
- 热变形温度:弯曲载荷下产生特定形变的临界温度
- 结晶温度:熔体形成结晶结构的相变温度点
- 低温脆化点:材料从韧性转为脆性的温度界限
- 热稳定性指数:材料抵抗热降解的能力参数
- 焓变恢复率:多次冷热循环后的能量存储效率
- 导热各向异性:不同方向热传导能力的差异性
- 比热-温度曲线:特定温域内热容变化关系图谱
- 热弛豫时间:温度突变后恢复平衡态所需时长
- 熔融指数:热塑性材料熔体流动速率的表征值
- 热疲劳寿命:交变温度下的材料失效循环次数
检测范围(部分)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 陶瓷基耐高温涂层
- 金属基散热器件
- 相变储能材料
- 导热界面材料
- 防火阻燃板材
- 电子封装胶体
- 锂电隔膜材料
- 光伏背板薄膜
- 特种工程塑料
- 碳纤维增强体
- 气凝胶绝热毡
- 高温密封胶条
- 形状记忆合金
- 纳米导热填料
- 真空隔热板材
- 耐火电缆护套
- 汽车涡轮部件
- 航天烧蚀材料
- 建筑节能玻璃
检测仪器(部分)
-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 热机械分析仪(TMA)
- 热重分析仪(TGA)
- 激光导热系数仪
-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
- 热膨胀系数测定仪
- 高温热台显微镜
- 热流法导热仪
- 热线法导热仪
- 热冲击试验箱
- 高温高压反应量热仪
- 微纳尺度热物性测试系统
- 红外热成像系统
检测资质(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