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信息(部分)
什么是分解终止温度检测?
该检测通过热分析技术测定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开始发生化学分解的温度点,表征材料的热稳定性极限。
适用于哪些材料?
涵盖高分子聚合物、化工原料、药品原料、阻燃材料等热敏性物质,以及锂电池电解液等能源材料。
检测遵循什么标准?
依据ISO 11358、ASTM E537、GB/T 19466等国际及国家标准,同时支持客户定制测试协议。
典型应用场景有哪些?
用于产品研发阶段配方优化、生产工艺温度设定、运输存储安全评估及材料失效分析等关键环节。
检测周期需要多久?
常规检测5个工作日内完成,加急服务可缩短至48小时(视样品数量而定)。
检测项目(部分)
- 起始分解温度 - 材料质量损失达到预设阈值的初始温度点
- 最大分解速率温度 - 材料单位时间内质量损失最快的温度
- 分解终止温度 - 材料分解反应结束的温度临界值
- 热失重率 - 特定温度区间内的质量损失百分比
- 残余灰分 - 高温分解后不可挥发物质的残留量
- 玻璃化转变温度 - 非晶态材料由脆性向粘性转变的温度
- 熔融温度 - 结晶材料晶体结构破坏的温度点
- 氧化诱导期 - 材料在氧气环境中抵抗氧化的时间
- 比热容变化 - 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热量
- 反应活化能 - 触发分解反应所需的最小能量阈值
- 分解焓变 - 材料分解过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值
- 热扩散系数 - 热量在材料内部传递速率的表征
- 维卡软化点 - 标准负荷下材料达到规定形变的温度
- 热稳定性指数 - 综合评估材料耐热性能的量化指标
- 挥发物含量 - 特定温度条件下释放的可挥发性物质总量
- 结晶温度 - 熔融态材料形成有序晶体结构的温度
- 交联密度 - 高分子网络结构单元连接紧密程度表征
- 低温脆性温度 - 材料由韧性转为脆性的临界温度
- 热膨胀系数 - 温度变化引起的材料尺寸线性变化率
- 导热系数 - 材料沿温度梯度方向传导热量的能力
检测范围(部分)
- 工程塑料及其复合材料
- 橡胶与弹性体材料
- 热固性树脂及固化剂
- 锂电池正负极材料
- 电解液与隔膜材料
- 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
- 农药原药及制剂
- 纺织化纤制品
- 粘合剂与密封胶
- 阻燃剂及改性材料
- 涂料与油墨产品
- 食品包装薄膜
- 相变储能材料
- 绝缘材料
- 有机合成中间体
- 纳米功能材料
- 生物降解材料
- 油田化学品
- 印刷电路基材
- 光伏封装胶膜
检测仪器(部分)
- 同步热分析仪(STA)
- 热重分析仪(TGA)
-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 热机械分析仪(TMA)
-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
- 微量热仪(MIC)
-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
- 激光导热系数测定仪
- 热膨胀系数测定仪
- 极限氧指数测定仪
检测资质(部分)



